花小猪车主一口价:短途省心但收益有限
"花小猪这'一口价'模式啊,跑短途是真省心,但钱袋子瘪得也快。"刚把乘客送到地铁口的王师傅,把空调出风口又调大了一档,汗津津的后颈贴着座椅靠背,"昨天接了个五公里的单,系统显示28块,结果路上堵了十分钟,到地方还是28,连个油钱补贴都没有。"
这种"闭着眼睛接单"的计价方式,在网约车司机圈里争议不小。老李头把保温杯往中控台一墩,溅出两滴枸杞茶:"要我说就是图个痛快,不用跟乘客掰扯绕不绕路,也不用盯着表跳字心慌。上周拉了个赶高铁的姑娘,全程跟我聊怎么抢票,到站了她还多转了五块说'师傅辛苦'。"
不过真要算起细账,不少司机都挠头。张哥翻着手机里的流水记录直咂嘴:"同样的时间段,跑快车能多挣三成。但花小猪单子多啊,像早高峰这会儿,我手机都快被订单震麻了。"他指着屏幕上跳动的"3.2公里18元"订单说,"这种短途活,快车司机都不爱接,可咱一口价就得硬着头皮上。"
平台算法像藏在黑盒里的精灵,偶尔也会给人惊喜。小赵师傅就碰到过回程空驶时,系统派了个顺路单:"本来想着能赚个油钱就成,结果是个去机场的长途,平台按里程补了差价,比平时多拿了四十。"但他很快又皱起眉头,"不过这种好事儿一个月碰不上两回,大部分时候还是短途接短途,跟拉砖似的。"
夜幕降临时,王师傅的挡风玻璃上蒙了层水雾。他打开雨刷嘀咕:"要我说这模式就跟方便面似的,饿的时候能顶饱,但天天吃肯定没营养。"后视镜里,后座乘客正低头刷手机,导航地图上的终点小红点越来越近,计价器上的数字却早已定格——就像每个跑花小猪的夜晚,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,混着车载香水的味道,在车厢里轻轻飘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