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小猪0元乘车:车主端是否免收费?
“花小猪0元乘车”这事儿最近在朋友圈和打车群里传得挺火,不少人都在问:车主端是不是也跟着免单?其实啊,这得拆开来看——乘客端0元乘车,大多是平台补贴、优惠券叠加的结果,但车主端可没这好事儿,该收的费用一分不少,甚至还得倒贴点“隐性成本”。
先说说乘客端的0元乘车是咋回事。花小猪刚上线那会儿,为了抢市场,搞了波“百城出行计划”,新用户首单免费、邀请好友得奖励,再加上各种满减券、折扣券,确实有人用几毛钱甚至0元就打到了车。比如有用户在遵义刚上线时,3公里的路程用券后只花了两块钱,在北京也有用户靠补贴白嫖了一周的车。但这种“0元”本质是平台烧钱换用户,就像电商“1元购”一样,是促销手段,不是常态。
那车主端呢?花小猪对司机的收费规则可没这么“大方”。根据平台规则,司机端的费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:
基础起步价:经济型车7元起步,商务型9元,舒适型11元,3公里内按这个价收,超过3公里后按里程费叠加。比如8公里的行程,基础费用就得36元(具体因车型和地区有差异)。
最低收费保障:不管行程多短,哪怕乘客只坐了500米,司机至少能拿14元。如果系统算出来的费用低于14元,乘客得补差价。这相当于给司机兜了个底,避免短途订单亏本。
空驶费和服务费:司机从接单点到乘客上车点的距离超过2公里后,每公里收2元空驶费,最高20元;每公里还有2元服务费,同样封顶20元。再加上可能的停车费(比如等乘客时产生的费用),这些都得算进司机的收入里。
举个例子:假设你在北京用花小猪打车,司机接单后空驶了3公里到上车点,行程总共8公里。那么司机端的费用可能是:起步价9元(假设是经济型)+5公里里程费(按每公里6-8元算,假设30元)+空驶费2元(3公里-2公里=1公里,1×2)+服务费16元(8公里×2元,但封顶20元,这里按实际算)=约57元。平台再抽成35%左右,司机实际到手约37元。这时候如果乘客用了满减券,可能只付了0元,但司机的收入还是按规则算的,平台补贴的那部分钱,是滴滴自己掏的腰包,和司机没关系。
不过,也有司机吐槽过花小猪的“坑”。比如有用户遇到过司机接单后故意关机、让乘客取消订单赚取3元取消费的情况,这种操作虽然不道德,但也侧面反映出司机对收入的不满——毕竟花小猪的订单单价普遍比滴滴快车低,司机得靠多接单、拿奖励才能赚钱。平台为了刺激司机接单,会设置高峰时段奖励,比如早中晚高峰各跑5单给50元,夜高峰再跑5单给30元,一天下来能多赚200元,但这也意味着司机得更拼时间。
总结来说,花小猪的“0元乘车”是乘客端的福利,车主端该收的费用一样不少,平台只是通过补贴乘客来吸引流量,再靠司机的订单量维持运营。对司机而言,想靠花小猪赚钱,得算好成本、抓住高峰奖励,还得忍得了低价订单的“薄利多销”。至于乘客嘛,趁着补贴期薅羊毛可以,但别指望永远0元打车——毕竟,平台烧钱总有烧完的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