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小猪车主端:正规但存在服务争议,需权衡利弊
花小猪车主端:正规但存在服务争议,需权衡利弊
凌晨两点的广州街头,霓虹灯在雨雾里晕成一片模糊的光斑。老陈把车停在天河城门口,盯着手机里跳出的“花小猪特惠订单”直发愁——这单从珠江新城到白云机场,乘客才付38块,平台抽走16块,再扣掉油费和高速费,到手也就十来块。“跑这单,还不如去送外卖呢!”他叹了口气,手指在方向盘上无意识地敲打,三年前咬牙换的那辆二手日产轩逸,此刻在雨夜里显得格外落寞。
门槛低背后的合规隐忧:刀尖上的“快钱”
老陈是广州最早一批跑花小猪的司机。当年听说“有证没证都能跑”,他图个方便就没去办双证,结果去年在东晓南地铁站被运管逮了个正着,车被扣了三个月,罚款三万。“平台连个电话都没打来问过!”他回忆时,声音里带着后怕,“现在跑花小猪,全看运气。”
这可不是个例。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,2025年7月花小猪的订单合规率只有61.3%,车辆合规率更是低到52.8%。换句话说,平台上近一半的车和司机都是“黑户”。更讽刺的是,花小猪在广州至今没拿到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》,去年还有双证齐全的司机因平台非法运营被扣车罚款,客服却像踢皮球:“我们还在完善中,暂时无法提供支持。”那一刻,司机的心比秋天的风还凉。
“现在跑花小猪,就像在刀尖上跳舞——赚的是快钱,担的是风险。”老陈的话里带着无奈。他每天早上六点出门,晚上十点收车,中间只吃一顿盒饭,一个月跑下来,收入却像六月的天——说变就变。“有时候一天能跑五六百,有时候连两百都不到。”他掏出手机翻出记账本,“这个月跑了28天,总收入才8200,扣掉油费、保险、修车,到手也就五千多。”这收入,在广州连个像样的单间都租不起,更别说养家糊口了。
抽佣高、福利坑:司机的“血槽”被抽干
如果说合规风险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那平台的抽佣和福利政策就是扎在司机心口的刀。去年8月,成都的谢师傅在花小猪接到一单,乘客支付147.76元,他到手只有83.41元,抽佣比例高达43.5%。“这哪是抽成?简直是抽血!”谢师傅在司机群里吐槽时,群里一片附和。有司机算过账:跑一公里才赚1.7元,跑200公里流水300元,扣掉成本,一天也就赚130到150元。“这钱,挣得比搬砖还累!”
更让司机们抓狂的是平台的“免佣卡”。一张单日免佣卡30元,得跑120元的流水才能回本。“这哪是福利?简直是套路!”老陈摇头,“有时候跑一天都回不了本,平台倒赚了卡钱。”还有司机吐槽,买了省钱卡后,打车变得比中彩票还难。“我在北京中关村、东直门、三里屯这些地方打了一周车,愣是没打到,司机都在回龙观呢!”一位匿名用户在知乎上气愤地说,“我朋友没买卡,一打就中,这不是坑人吗?”
服务争议:乘客与司机的“互相伤害”
如果说收入问题是司机的“内伤”,那服务争议就是司乘双方的“外伤”。老陈遇到过不少“奇葩”乘客:有的离目的地还有几百米就要求下车,说是“省点路费”;有的临时改地址,还理直气壮地说“打花小猪就是图便宜,别要求太多”。去年4月,一位女乘客在社交平台曝光了一段与花小猪司机的对话。司机因掉头需要绕路,在离目的地100米处要求乘客下车。乘客拒绝后,司机竟说:“打花小猪就是没有服务,想要服务打滴滴专车去!”这段对话引发热议,网友纷纷指责司机“半路甩客”“没职业道德”。
“其实我们也不想这样。”老陈叹了口气,“跑一单才赚几块钱,要是遇到堵车、绕路,说不定还得倒贴。有时候乘客态度差,我们也只能忍着——毕竟投诉一次,平台就扣钱,谁受得了?”
但乘客也有自己的苦水。有乘客反映,花小猪司机频繁秒取消订单,接单后态度恶劣,甚至辱骂乘客。一位济南的国先生在乘坐花小猪网约车时,距离目的地还剩500米左右时,突然被驾驶员要求下车。“司机说要调头去接下一单,我说还没到目的地,司机说按导航就这儿,要我立即下车。”国先生回忆时,语气里带着愤怒,“在几次沟通无果后,我表示过了红绿灯后立即下车,没想到,司机竟直接调头,反向开了几百米后强行让我下车步行。”截止记者发稿时,花小猪平台仍未与国先生就此事进一步沟通。
正规化之路:司机们的“出路”与“迷茫”
面对合规风险、收入不稳定和服务争议,广州的花小猪司机们开始寻找出路。有人转投合规率更高的平台,比如如祺出行、T3出行;有人干脆改行送外卖、跑货运。“现在送外卖,一个月也能赚六七千,还不用提心吊胆被查。”一位改行的司机说,“至少,睡个安稳觉。”
老陈还在犹豫。他舍不得开了三年的车,也舍不得那些老乘客。“但再这么跑下去,身体垮了,钱也没赚到,图什么?”他望着窗外的车流,眼神里满是迷茫。
平台的“双刃剑”:低价背后的代价
花小猪作为滴滴旗下的出行品牌,主打“经济实惠”,确实吸引了不少价格敏感型用户。但低价背后,是司机收入的压缩、服务质量的下降和合规风险的累积。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:“花小猪的模式类似于‘价格战’,短期内能快速抢占市场,但长期来看,如果忽视司机权益和乘客体验,最终会损害平台的口碑和可持续发展。”
在黑猫投诉平台上,关于花小猪的投诉可谓“五花八门”:恶意收费、司机绕路、服务态度差、客服不作为……甚至有网友专门开设了“花小猪维权”栏目,声讨平台在处理纠纷时的“拖延症”和“踢皮球”。
“花小猪要是再这么搞下去,迟早要凉!”一位匿名司机在司机群里愤愤地说,“我们司机也是人,不是平台的‘提款机’!”
结语:权衡利弊后的“生存之道”
对于司机来说,花小猪车主端就像一把“双刃剑”——它能提供一定的订单量,但合规风险高、收入不稳定、服务争议大;它能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,但也可能让司机陷入“赚辛苦钱”甚至“亏本跑”的困境。
“现在跑花小猪,就像在走钢丝——一边是平台的规则,一边是乘客的需求,稍有不慎就会摔下来。”老陈的话里带着无奈,“但没办法,生活还得继续,只能边跑边看,边骂边忍。”
广州的夜晚依旧热闹,霓虹灯下,一辆辆花小猪的车穿梭而过。车里的司机们,有的想着下一单能赚多少,有的担心被运管查到,有的只是单纯地想:明天,会不会好一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