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小猪平台存在车主信息泄露风险
花小猪平台存在车主信息泄露风险
最近几年,网约车成了大家出门常用的选择,花小猪作为滴滴旗下的平台,靠着低价和社交裂变玩法,吸引了不少用户。可这热闹背后,却藏着让人揪心的隐患——车主信息泄露风险。好多车主和乘客都反映,自己没注册过花小猪,却莫名其妙收到订单通知,甚至被骚扰,这背后到底咋回事?
莫名出现的订单,让人心慌
有位德州的车主,2024年2月13号在德州过年,新办的手机号从来没登录过花小猪,结果突然收到提醒,说有一笔订单没支付。他赶紧下载花小猪,用验证码登录查看,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打的车。更离谱的是,他之前从来没收到过花小猪的验证码或者其他登录信息。这让他特别担心,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出现第二笔、第三笔订单。他多次联系客服,结果被踢来踢去,花小猪说转阳光出行,阳光出行又不管,问题根本没解决。
还有河北的车主,休假的时候收到花小猪的短信,说在辽宁有一笔订单没付款。可他当时在河北,也没收到过花小猪的验证码。他怀疑平台监管不到位,自己的手机号被人冒名注册打车了,还担心移动公司或者花小猪平台泄露了他的个人信息。他要求平台自查,清除冒名订单,注销账号,可问题到现在也没个说法。
信息泄露,骚扰不断
信息泄露带来的麻烦,可不只是订单问题。好多用户都反映,自己没注册过花小猪,却频繁收到营销短信,甚至被电话骚扰。有位用户从来没下载过花小猪,2020年11月21号突然收到推广信息。她回复“TD”退订后,11月22号下午,花小猪居然改成电话推销,继续骚扰她。这种用户明确退订还被“升级”骚扰的情况,正规企业里可真少见。
工信部有规定,任何组织或个人,没经过用户同意,不能发商业性短信息或者打商业性电话。可花小猪好像没把这些规定当回事,短信、电话骚扰成灾。有网友说,自己从来没在花小猪打过车,却还是收到了营销短信。在花小猪小程序注册的时候,页面显示“点击即表示同意花小猪法律条款与隐私政策”,可《个人信息保护及隐私政策》里,根本没提花小猪的主体,只说由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运营。滴滴把个人信息和旗下品牌同步,用来频繁营销,这种做法是不是太欠考虑了?
信息泄露,后果严重
信息泄露可不是小事,它可能给车主和乘客带来大麻烦。有车主反映,自己的车保险到期准备续期,结果保险公司说他的车是高风险行业,之前做过网约车,不卖给他保险。这车主根本没注册过花小猪,也没跑过网约车,很明显是信息泄露导致他被误判了。这不仅影响他买保险,还可能影响他的正常出行。
信息泄露还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,进行诈骗或者其他违法活动。车主和乘客的个人信息,比如姓名、电话、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等,一旦泄露,就像把自己的钥匙交给了别人,随时可能被盗刷、被诈骗。
监管出手,平台该反思了
花小猪信息泄露的问题,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。2024年11月,长白山管委会交通运输局就发布通告,严厉打击“滴滴出行”“花小猪”平台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,认定它们是“黑车”,存在安全隐患。因为这两个平台没在长白山备案,网约车缺乏正规营运手续和必要保险,司机还可能存在违规操作,比如违规招募司机、向不合规车辆派单、司机索要高价、绕路和爽约等。这些问题不仅扰乱了当地道路运输秩序,也对正规营运车辆的运营空间造成了严重挤压。
衡阳市交通运输局也约谈了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,要求“花小猪”APP立即停止在衡阳的网约车服务,等完成相关许可手续后再开展经营活动。监管部门还发现,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有大量无证车辆、人员未经审核接入“滴滴出行”“花小猪”APP进行派单,存在重大安全隐患。
保障信息安全,刻不容缓
花小猪平台信息泄露的问题,已经不是个例了。它不仅影响了车主和乘客的正常生活,也损害了平台的信誉。作为一家互联网巨头旗下的平台,滴滴应该重视起来,加强信息安全管理,保护好用户的个人信息。
平台得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,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培训,防止内部人员泄露信息。还得加强技术防护,采用加密技术、访问控制等手段,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。同时,平台也应该加强对合作方的管理,确保合作方也能保护好用户的个人信息。
车主和乘客也得提高安全意识,别随便在不可信的平台上注册账号,别轻易透露个人信息。如果发现自己的信息泄露了,要及时向平台反馈,向监管部门投诉,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花小猪平台信息泄露的风险,就像一颗定时炸弹,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。平台、监管部门和用户都得行动起来,一起把这个隐患排除掉,让网约车出行更安全、更放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