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小猪车主:车费微薄之困
【花小猪车主:车费微薄之困】
凌晨五点,老张的比亚迪在空荡的街道上划出一道弧线。仪表盘顶灯照着他鬓角的白发,后视镜上挂的平安符被晨风撩得轻轻摇晃。这趟订单显示里程12公里,乘客目的地是城郊的物流园,系统预估车费28块——扣掉平台抽成和油钱,到他手里的,大概只剩杯豆浆钱。
"现在跑花小猪,跟打游击似的。"老张拧开保温杯抿了口茶,苦味在舌尖打了个转,"有时候接三单的钱,还不够以前跑一单。"他记得三年前刚注册时,平台补贴多,乘客也大方,偶尔还能收到小费。现在倒好,系统派单像撒胡椒面,东一单西一单,空驶时间比接客时间还长。
最让老张头疼的是那些"蚊子腿"订单。上周三下午,他绕了四公里去接个去菜市场的乘客,路程不到两公里,车费才9块8。"您说这单划算吗?"他拍着方向盘苦笑,"油钱都够买把青菜了,可要是不接,系统又该降我权重了。"这种纠结像根细绳子,每天都在他心里拧来拧去。
年轻些的车主小李有本"经济账"。他开的是新能源,成本低些,可算下来也直摇头。"平台抽成像抽水机,有时候乘客付20,到我手就14。"他翻着手机里的订单记录,"最离谱那次,乘客从火车站到酒店,显示车费35,结果平台扣完各种费用,我实际拿到22。那天还堵车,算下来时薪比便利店兼职还低。"
这种困局像张无形的网。有车主试着在高峰期多接单,可系统偏爱"服务分高"的司机;有人想提高服务分,又得自掏腰包买清洁套装、给乘客备矿泉水。老张见过最拼的同行,车里塞满充电宝、数据线,甚至备着女士卫生巾,"可就算这样,评分也上不去——有次乘客嫌我车里有烟味,直接给了个三星。"
夜幕降临时,城市霓虹在车窗上流淌。老张把空调调小一档,省点油钱。后座放着乘客落下的空奶茶杯,他没舍得扔,"万一下位乘客要扔垃圾呢?"这个细节让他自己都笑了——跑车跑久了,连垃圾桶都成了"战略资源"。
平台偶尔会发些奖励通知,可老李们早学会了"看字读背面"。"说是完成20单奖励50,可要求必须早高峰接满15单,还得五星好评。"他划拉着手机屏幕,"这条件,比考驾照还难。"有次他为了冲奖励,凌晨四点就出门,结果跑断腿也没达标,"最后算下来,还不如在家睡懒觉。"
车流渐稀时,老张喜欢把车停在江边。对岸的写字楼灯火通明,像无数双眼睛盯着这座城市的脉搏。他摸出烟盒,想了想又塞回去——车里还留着乘客送的空气清新剂,柠檬味的。这缕清香和仪表盘上的划痕、座椅上的褶皱一起,构成了他作为花小猪车主的日常:微薄的车费,漫长的等待,还有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期待——也许明天,会遇到个多给五块小费的乘客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