滴滴旗下花小猪因合规问题遭多地叫停

滴滴旗下花小猪因合规问题遭多地叫停
谁能想到,那个曾以“打车界拼多多”自居、靠“新人首单免费”“裂变红包”刷爆朋友圈的花小猪,如今却因合规问题在多地遭遇“滑铁卢”?从天津到深圳,从青岛到南京,这个滴滴旗下的新品牌,正被监管部门的“紧箍咒”勒得喘不过气。

资质缺失:多地亮起“红灯”
2024年12月,天津交通执法部门的一纸公告,直接给花小猪泼了盆冷水——“未依法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,擅自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”。这可不是小事!要知道,网约车平台要合法运营,必须拿到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》,就像开车得有驾照一样。可花小猪呢?在天津、深圳、青岛、合肥、淄博、南京等地,它就像个“黑户”,堂而皇之地接单拉客,这不是明摆着挑战监管底线吗?

青岛的执法行动更狠!2020年8月,交通执法支队直接在火车南站落客区逮住2辆花小猪的“黑车”。司机师傅一脸懵:“我注册的时候平台没说需要‘双证’啊?”可执法人员可不买账:“没证就敢跑网约车?罚款1万到3万,严重了还得追究刑事责任!”这可不是吓唬人,青岛当时累计查处了50多部花小猪的非法营运车辆,那场面,简直像“打地鼠”一样,冒头一个打一个。

司机门槛低:运力“野蛮生长”
花小猪为啥敢这么“野”?说白了,就是门槛太低。别的平台要求司机必须办“双证”(网约车驾驶员证和运输证),可花小猪呢?“来者不拒”!私家车车主、无证司机,甚至一些被其他平台淘汰的“老油条”,都涌了进来。有司机师傅吐槽:“花小猪的补贴是真香,新人首单免费,拉一个新用户还能赚几十块,比滴滴挣钱多了!”可这钱好赚吗?一旦被运管查到,车扣了、罚款交了,平台可不会给你兜底。

更坑的是乘客。有位青岛的乘客在花小猪上叫了辆车,结果司机半路说“平台没给我结算,这单我不跑了”。乘客急得直跺脚:“我赶着去机场啊!”可司机师傅也委屈:“平台没垫付机制,乘客不付款,我白跑一趟?”这种“两头不讨好”的闹剧,在花小猪上可不少见。

监管重拳:合规才是“硬道理”
面对花小猪的“野蛮生长”,各地监管部门可不是吃素的。天津直接约谈平台负责人:“立即停止违规宣传,暂停网约车业务,先把资质办齐了再说!”深圳更狠,直接全面叫停,连个缓冲期都不给。青岛的执法人员更是“火眼金睛”,在火车南站、机场等重点区域蹲守,一查一个准。

有律师分析:“花小猪的问题,本质是滴滴在合规与扩张之间的博弈。”滴滴想靠花小猪抢占下沉市场,可又不愿意投入太多成本去审核司机和车辆,结果就是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”。现在好了,多地叫停、罚款不断,花小猪的“补贴大战”还能打多久?

乘客心声:安全比便宜更重要
其实,乘客们最关心的,从来不是价格有多低,而是安全有没有保障。有位北京的乘客说:“我宁愿多花几块钱,也不想坐无证司机的车。”另一位上海的乘客更直接:“花小猪的‘一口价’看着便宜,可万一出事了,平台能负责吗?”

监管部门的行动,其实也是在给乘客吃“定心丸”。青岛交通运输局发公告提醒:“请广大市民通过合法平台打车,遇到非法网约车直接拨打12328举报!”这话说得在理——便宜没好货,安全才是第一位的!

未来何去何从?
如今的花小猪,就像个被家长严厉批评的孩子——想靠“野路子”快速成长,结果摔了个大跟头。滴滴作为“家长”,难道不该反思吗?靠降低门槛吸引运力、靠补贴抢占市场,这种“烧钱”模式能持续多久?

合规,才是网约车行业的“通行证”。花小猪要想继续跑下去,就得先把资质办齐了,把司机和车辆的审核关把严了,把乘客的安全保障到位了。否则,等待它的,只能是更多的叫停、更多的罚款,甚至是彻底退出市场。

说到底,网约车不是“法外之地”。无论是滴滴还是花小猪,都得明白一个道理:合规经营,才是长久之计!

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