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小猪平台涉恶意派发虚假订单
花小猪平台涉恶意派发虚假订单:司机乘客双双受害,行业生态岌岌可危
“大半夜跑空车,油钱都搭进去,平台还说是正常订单!”太原网约车司机老李攥着手机,屏幕上显示着刚被取消的订单——乘客定位在三公里外的城中村,等他摸黑开到,对方电话已关机。这不是他第一次遇到这种事,最近半个月,类似的“幽灵单”像幽灵般缠上花小猪司机,背后竟牵扯出一个名为“小猪之光”的恶意刷单团伙。
虚假订单成“新型武器”,司机沦为牺牲品
2025年3月,太原网约车圈炸开了锅。多名司机爆料,一个自称“小猪之光”的队长在司机群里发号施令:“每晚必须下满5单假单,否则第二天别想接活!”这些订单看似正常,实则暗藏玄机——下单后不取消,司机到场后才发现乘客“人间蒸发”,白白耗油耗时。更气人的是,当司机质问时,对方竟理直气壮:“队长让下的,跑花小猪就得交保护费!”
这种“扎针”行为并非个例。上海的高先生曾连续一个月收到上海叫车短信,明明人在山东,账号却被频繁下单,从机场到市区,路线精准得像精心设计的陷阱。司机洪师傅无奈吐槽:“这种单叫‘幽灵单’,接多了心态都崩了——刚到充电站准备歇脚,系统突然派个五公里外的订单,跑过去发现又是空的,一天白跑十几单。”
乘客账号被盗用,无辜背上“黑锅”
虚假订单的矛头不仅指向司机,更直指乘客钱包。陕西的陈先生从未去过上海,账号却突然冒出5笔总价超千元的订单,最贵一单高达439元。平台不断发短信催缴,甚至威胁影响个人信用,可他连车都没坐过!类似案例在黑猫投诉平台层出不穷:有人人在英国,账号却多出四川订单;有人十年没离开过吉林,却被催缴贵州打车费……这些“飞来横债”背后,是一条成熟的“代叫黑产”——不法分子盗取账号后,以“5折叫车”为诱饵招揽客户,收钱后弃号跑路,最终让乘客和司机买单。
平台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?技术漏洞成帮凶
面对乱象,花小猪的应对显得力不从心。司机老李反映,他曾向平台举报虚假订单,客服却以“系统正常”为由搪塞;陈先生被盗号后,平台先是要求提供“入网时间证明”,后又仅给20元优惠券了事,逼得他不得不威胁报警才勉强关单。更讽刺的是,有司机发现平台算法竟将虚假订单计入“服务分”,导致诚信司机排名下降,而刷单者反而获得更多派单。
技术层面的漏洞更让人心惊。2023年,山东高先生的案例中,刷单者能同时生成大量代叫单,疑似借助脚本工具绕过平台风控;2024年,小红书用户曝光花小猪“一口价2.16元,实际扣4.2元”的乱收费现象,客服竟以“订单异常”敷衍了事。这些案例暴露出,花小猪在账号安全、订单审核、费用计算等环节存在重大缺陷,甚至可能默许灰色产业链滋生。
行业生态恶化,监管利剑何时出鞘?
虚假订单的泛滥,正在摧毁网约车行业的根基。司机收入锐减、乘客信任崩塌、平台声誉受损,形成恶性循环。更严重的是,这种行为已涉嫌违法——根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平台虚假宣传、误导消费可处三倍赔偿;若涉及账号盗用、诈骗,则可能触犯《刑法》。然而,尽管滴滴早在2015年就成立“打击黑产专项小组”,花小猪却仍被投诉缠身,暴露出监管滞后与平台治理的双重困境。
“跑网约车本就挣个辛苦钱,现在还要提心吊胆防被坑。”老李的感慨,道出了无数司机的心声。当虚假订单成为“新型武器”,当平台算法沦为帮凶,这场由“小猪之光”点燃的闹剧,该由谁来买单?或许,只有监管利剑出鞘、平台痛定思痛,才能还网约车一片清朗天空。